第242章 天时地利人和 一切顺利进行
陈青榆正要带人离开,李渠开口喊住他,他笑盈盈地说:“青榆兄弟,解决问题宜早不宜迟,择日不如撞日,我们两队不如今天在陶陵长家商议商议,拿出个章程。”
“大哥,拿几条长板凳出来。”陶椿出声帮腔,“这会儿太阳好,也没风,你们坐这儿商量商量,有什么意见当面说当面解决。”
陈青榆折返回来,说:“我这段日子也考虑过,心里有个主意,我说出来你们看可不可行。不晓得你们出山念书的时候有没有见过庄稼地里搭的草垛屋,应该是农家汉子在秋收时睡在地里守夜的时候用的,是个倒锥形,像牛角竖在地上,尖的那一头朝上。”
“我晓得。”陶椿激动地说,“我见过,我有印象。”
“陶陵长觉得这种可行吗?”陈青榆看向她,说:“我琢磨着用三根粗木埋在土里,另一头扎一起,再用草绳从顶绕圈绕到尾,之后用麦秆或是茅草夹在草绳里,一层叠一层,搭出个草垛屋。”
李渠摇头,“按你说的,这个草垛屋住人没问题,也能避寒防蛇,不过估计会成个虫蚁窝。尤其是下过雨之后,树密林深,太阳落不下来,麦秆和茅草晒不干,雨后三两天就要发霉发烂,滋生虫蚁。”
邬常顺搬板凳出来,闻言接话:“这话不假,我家屋后的草垛,天天有鸡群过去扒麦秆下来啄虫吃,要是下过雨,麦秆下面的虫一翻一堆。”
其他人纷纷点头。
陈青榆心想也对,他放弃这个想法,说:“那就考虑搭树屋或是筑木巢。”
“要不就按陶陵长说的,我们跟鸟学筑巢?”李渠笑着说,“在树上筑巢的话,我们挑两三棵苍天古树,一棵树上或许能筑八九上十个巢,多省事。要是怕蛇爬上来,就挑有刺的枣树或是槐树,靠近地面的地方再围上荆棘。如此一来只要解决防寒的问题就没有可忧虑的,防寒好解决,用草帘堵住漏风的地方,或者是多准备一床棉被。”
“还可以用泥巴糊住,像盖土屋一样在树杈上筑泥墙。”陈平说。
陈青榆点头,“我没问题了,那就这么定了。”
“这就是集思广益的力量,看来以后我要多开大会,你们私下也要常开小会,集体的力量要大于单打独斗的力量。”陶椿含蓄地提点。
陈青榆若有所思地看她一眼。
“问题解决了,那散了吧。”陶椿说,“至于筑巢的地方定在哪里、筑木巢还是做吊床、两个队分别负责哪座山头,你们两个队私下自己商量。”
李渠和陈青榆前后脚离开邬家,二人边走边说话,三两句的功夫,二人带队去
演武场开小会,要赶在平安队进山巡逻之前把余下的琐碎事定下。
邬家的院子空下来,陶椿喊小核桃给她倒一碗水润润嗓,见陶桃进来,问:“大哥呢?”
陶桃指一下柴房后面的土屋,说:“在写字,他要把你说的话记下来给春仙大哥看。”
陶椿:……
小核桃乐得嘎嘎笑。
陶椿也笑出声,她拉着陶桃坐下来,问:“你明天回去?”
“可能吧,跟春仙大哥一起回去。”陶桃说。
“待会儿我收拾点东西,你跟大哥回去的时候带回去,”陶椿说。
“火锅料吗?”
“不止。”陶椿放下碗,她拉着陶桃进仓房。
前天装了四百六十七罐火锅料,给后妃陵八十五罐,留下一百二十罐用来偿还赊欠鼠皮的债,余下的二百六十二罐全卖了,换得九百二十八斤米面以及一沓赊账的欠条。陶椿指着一坛面和半袋米,说:“米面各七十斤,你回去的时候带回去。”
“家里不缺粮食。”陶桃说。
“不缺粮食也拿回去,明年开春再开集,你们能拿粮食来换东西。”陶椿从木架上取一麻袋棉花,她掏二十斤出来另装个麻袋,说:“这是今年的新棉花,你们拿回去做新袄或是新棉被。”
“家里也买了。”陶桃说。
“那就留着明年用。”陶椿把麻袋提到门口,说:“这是你姐夫得的赏,你拿回去给爹娘,就说是女婿孝顺老丈人和丈母娘的。”
“爹出门又有炫耀的了。”陶桃笑着嘀咕。
陶椿把换的牛肉干分五斤出来,还有她在山里摇下来的红枣,以及干木耳和皂角粉。
零零碎碎又装一背篓,陶椿把东西归纳到一起,只等陶青松和陶桃离开的时候带走。
“家里还没打松子?”陶椿想起个事。
“打了,最先打下来的咱们自己陵的人分,准备拿来卖的还挂在树上,春仙大哥使唤不动人,陵里的人不愿意为卖松子冒险爬松树。”陶桃撇嘴,她恨恨地说:“杜陵长、不,呸!是前陵长天天说尖言酸语跟春仙大哥作对,陵里好些人听他的话,觉得咱们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没必要劳心费力做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