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7页)

留出来的路勉强只能容得下两个人侧身而过,几个女同志就坐在自家菜地边,忙着手头的事有一搭没一搭地随便聊着。

他们院不像隔壁,有个说话顶用的姜爱国镇着,院里干干净净的没人敢围。

十七号院一家也不服一家,有人带头大家都生怕自己吃了亏。

围起来的菜园子其实就巴掌大小,平日里吃菜大都也是上菜站买。

有心想恢复院子,可又怕吃亏。

一日复一日的,这院子里臭味就没没断过,不是这家浇粪水就是那家烧草木灰埋肥。

“今晚当家的回来,咱们几家开个会。”

肤色黝黑的中年妇女绣完最后一针,低头从箩筐里拿出线团。

“秀娥姐说得对,院里这么下去不行。”短发妇女捏着针,指向院门口:“只要一下雨咱们院门口这稀泥就没干过。”

红褐色的泥水溅得一裤腿都是,胶鞋就没哪天能干干净净走回家。

大家都不想做带头人怕吃亏,眼下崔秀娥提议,剩下几家人连忙应和起来。

只要各家婆娘点头,男人们更是巴不得连夜还原。

“还原了也好,过不久我们家老二要相亲,总不能让人女同志来家闻着大粪味吃饭吧。”

短发妇女拍拍裤子站起来。

猛地,一阵微带着点酸的面香夹杂着臭钻入了鼻子。

“秀娥姐,你闻是不是发面馒头的味儿?”

短发妇女叫张贵英,和崔秀娥一家以前是同屯邻居,后来又一同跟随丈夫调来洛川。

这一来就是十几年,都不知道多少年没闻过发面酸味了。

崔秀娥拿着鞋底子就站起来,仰头细细闻了闻:“是馒头味儿。”

循着气味往院墙边走过去几步,那淡淡的酸香味就更浓了些。

“是隔壁院的谁家。”崔秀娥肯定道。

“咱们去看看?”

“走!”

崔秀娥立刻放下鞋垫子,拍拍身上的线头,兴高采烈地就和张贵英一起往外走。

“至于吗!几个馒头就兴奋成这样,哪来的土老帽。”

剩下一家人门前,显摆半天都没得到回应的沈琴沉下脸,瞪着两人背影走远。

这两人平时瞧着清高得很,除了院里的人跟谁都不来往,沈琴没少在背后说她们坏话。

忙着绣鞋底的卷发中年妇女似笑非笑地瞟了眼沈琴。

“我劝你以后在她们面前说话可小心点。”

女人其实也不想跟沈琴多来往,可谁叫两家人沾亲带故,想断也没法子断。

“小心什么!”沈琴不屑:“难不成她们还是王母娘娘下凡,一指头就能让我少十年寿命不成。”

卷发女人侧过脸,轻蔑地笑了笑。

既然想找死,又何必拦着。

匆匆走出院子的崔秀娥两人有说有笑走进了隔壁院子。

此时挤满人的厨房里,姜向北在万众期待下打开蒸笼,端开了第一层馒头。

“香。”

第一层的馒头个个有拳头大小,洁白蓬松,看得人食欲大开。

随着水蒸气渐渐散开,第二层肉包子出现在眼前。

夏彩霞离得最近,那股子香味冲出来时,她很不得把味道全吸进自己鼻子里。

“都来尝尝。”

包子皮薄馅大,热气带着香味扑面而来,姜向北用手拿时甚至都能看到松软包子皮凹陷下去个坑。

夏彩霞不由自主地吞了口口水。

第一个包子当然是给姜爱国,长辈们都拿到后才轮到两个哥哥。

夏宝华着急得抓耳挠腮,哈喇子流了一下巴,最后白白胖胖的包子终于到了他手里。

嗷呜一大口咬下……

滚烫的油汁溅起,鲜美滋润在口腔中翻滚。

姜半想不到确切的形容词来说明有多好吃,但他吃过洛川市好几家国营饭店的包子。

……都比不上闺女做的大肉包子。

嚼吧嚼吧,满口生香。

“向北,你去考国营饭店的大厨吧!”夏彩霞嘴角流油,吃得摇头晃脑。

“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包子。”姜成军说。

姜向南默默吃着,眼底的震惊越发浓重。

姜爱国用手抹了下嘴角流下的汁水,乐呵地直点头:“向北是聪明,光是看看就能做这么好吃,不愧是我姜爱国的孙女。”

“我姑娘是天才。”姜半更是直接表示。

一大群老老少少都被姜向北的手艺所征服。

以至于自行车铃声都被大家不约而同忽略了过去,直到司文兰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崔大姐,你们这是找谁?”

“没找谁,就是闻到馒头香,顺着味儿来瞧个热闹。”

“馒头?那你看看是不是夏大姐家,我家没人会做馒头。”

姜爱国做的黏嘴包子历历在目,司文兰是怎么想都不会联想到自家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