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汗水渗入眼睛里。
惠介一只手握着茎蔓专用剪刀,另一只手抓着育苗罐,所以只得连连眨眼,甩掉汗水。手上这把茎蔓专用剪刀,只须套住食指,然后用空出来的拇指往下按,刀刃就能活动。所以可以握着剪刀同时干别的活儿,十分方便。但惠介却舍不得浪费时间腾出手来擦汗。
现在已经是七月了。惠介还在父母家继续种草莓。
乡下虽然与城市热岛效应[1]不沾边,但夏天还是很热的,尤其是大棚里。虽然已经把四周的塑料膜卷起来,但挂在横梁上的温度计仍显示着33.5摄氏度。
惠介从一大早就开始做“切分茎蔓”——把罐子上盛接着的一连串子株切分开来,成为独立的一株株草莓。
母株花盆摆放在钢架子上——这就是育苗台,顶层是铁丝网。
刚开始做母株定植时,他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东西。他看见这些拆开着堆放在杂物棚旁边的组装式的台面时,还以为是以前种番茄的废弃设备。父亲是个喜欢折腾的人,第一年使用了这育苗台后,第二年(即去年)又趁着二号大棚有空余地方,连育苗也改用了“土耕栽培法”——在地上摆放着黑色育苗罐进行培植。
“你父亲好像说过:两种方法都试过了,也没什么不同,今年还是用回育苗台吧。”
惠介直到要用罐子盛接从母株生长出来的茎蔓时,才听到母亲这么说。心里不由嘀咕道:你倒是早点儿说嘛。
在天生力大的进子姐以及刚子姐两个儿子的帮助下,花了好几天才把这些七零八落的育苗台搬进大棚里,组装起来,然后把134个花盆摆放上去。
用育苗台的话,是用嵌入顶层铁丝网的专用细长育苗罐培植子株,所以摘除茎蔓方便快捷,而且培土量也不需要这么多。这些专用育苗罐也是在杂物棚里发现的。父亲为扩大经营规模,早就先购置好了这些东西。这种名叫“IPOT”的育苗罐,竟然有12000个。
今天开始的“切分茎蔓”,本来是此前辛苦多日用罐子盛接茎蔓的成果,值得高兴。但遗憾的是,处理12000个育苗罐无疑是一项繁重的劳动,所以根本无暇去体会这种欣喜之情。
得加快速度。用作育苗圃场的二号大棚,必须在后天之前清空。因为马上就要开始进行设备施工了。
给二号大棚也进行设备施工,原本是父亲的计划。他病倒前就让装修公司报价了。按计划,是以土耕栽培为前提,铺设灌溉管,更换PO塑料膜——其实只是简单的小工程。而且,听说父亲还打算尽可能自己动手。
五月末时,眼见父亲身体活动和说话都还没恢复正常,惠介只得替父亲委托装修。而且他还擅自加了一条:
“请改装成高架栽培设施。”
对方当然高兴。但父亲却生气了:
“你这种外行的家伙,怎么能自作主张呢?”(根据惠介的翻译。)
父亲说话含糊不清,可能不仅是因为半身瘫痪尚未痊愈,同时还因为生气的缘故吧。他大概认为:只有用土耕栽培法,才能种出味道纯正的草莓。
“瞧你那身体,土耕肯定吃不消啦。”
高架栽培的优点之一,就是劳动比较轻松。可是无论惠介如何劝说,父亲却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但又说不清楚,只得噘起嘴唇,用能动的右手咚咚咚地拍打着轮椅扶手。
母亲出来打圆场:
“我去沏壶茶吧。”
站起身时,却按着腰部呻吟起来:
“啊,这腰痛得真要命。”
她一边哼哼着,一边绕着呆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转了一圈,然后才向外走去。
父亲停下手,没再拍打轮椅也没再说话。
父亲认为九月定植的时候自己就能重返农田。但医生却告诉惠介姐弟几人说:“从现状来看,无法保证痊愈。”现在七月了,一切还是老样子。
不可能指望父亲了,也不能再指望已经六十八岁而且身患腰痛病的母亲了。
最重要的是,在惠介的设想中,在二号大棚开始高架栽培,是“望月农家求生之战”的其中一个环节。
施工人员当然高兴,在心里打起小算盘:已经有现成的大棚和水井,比从头开始施工省很多费用,而高架栽培系统的报价又比预想的要高——因为灌溉设备比土耕的复杂,而且高架栽培比较怕刮风下雨,大棚需要做好防台风措施。
当前所需资金是向佐野的信用社借的。佐野怎么说也是望月家的大女婿,所以他所在的信用社一直是望月家的主办银行,以前就和父亲有过多次借贷来往。所以这次既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担保人,惠介就顺利地借到了款。不过,借来的钱终归是要还的,而且要算上利息——这利息高得让人抱怨:定期存款利率明明那么低。一想到自己的计划可能有失败的风险时,惠介就焦虑得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