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二十世纪

聂华苓

异乡人——卜瑞邦

罗马尼亚小说家卜瑞邦(Nicolae Breban)迎于巴黎机场。

一九七二年,我们邀请卜瑞邦到爱荷华来,罗马尼亚政府没有批准,他是被禁止出境的人。那年我和Paul去罗马尼亚,在首都布加勒斯特碰巧和他迎面而过,他没有和我们打招呼。我们每年坚持邀请,他终于在五年以后的一九七七年到了爱荷华。他送给我们一张唱片,赞菲尔的(Georghe Zamfir)潘神箫吹奏的罗马尼亚民歌。每逢他和作家们到我们家,就听那寂寞的牧羊人,冬天的鸟,美丽的梦,黑玫瑰,花神的舞蹈……不自觉地都跳起舞来。罗马尼亚的乡村、田野、村姑、牧羊人,在箫声荡漾中映现在鹿园上了。卜瑞邦着了魔似的在那已失去的美好时光中独自漫舞。我们都停下了。他仍然旁若无人,恍恍惚惚舞下去。

一九八八年,十一年之后,我们和他在巴黎又见了,晚上和他一同到阿尔萨斯饭店吃饭。

我离开布加勒斯特已经两年了,现在在巴黎生活得很好。卜瑞邦告诉我们:我可以写作,我有个很好的妻子,柯莉丝婷,我母亲还活着。我们没有钱,但很快活。柯莉丝婷在艺术书店工作,开始很辛苦,现在她是经理了,刚刚到法兰克福参加书展去了。她要我专心写作,我在写一个大部头的小说,已经写了两千页了,大概还要写两千页。

很有托尔斯泰的气魄,我说。

不,不。托尔斯泰是上帝。我接近陀思妥耶夫斯基。十九世纪很伟大。二十世纪是十九世纪的败家子。

说得好!Paul赞了一声。

我们去酒吧喝酒。幽幽的灯光,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每张面孔表情生动,都在热烈地谈着什么。一个中年女人,独自靠着酒吧的柜台,微低着头,仿佛在沉思。

这幅酒吧的画必须莫奈来画。卜瑞邦望着酒吧的人说。

很对!Paul说:你看这一张张年轻的脸,青春真是好呀,年轻人可不要浪费了。

清晨。卜瑞邦一见到我们就说:今天我们要走上阳光道。

他开车带我们去游法国南部。

细雨。农舍。田野。远山。古堡。彩色的树,翠滴滴的绿,洒着闪闪的金。

我们驶过布尔刚尼(Bourgogone)和麦匡(Macon),都盛产红葡萄酒。我们在一片树林边停车野餐。卜瑞邦将家中冰箱一扫而空,火腿、瑞士奶酪、羊奶奶酪、法国面包、西红柿、猕猴桃,全带来了,然后拿出几根香肠,向Paul亮了一下:德国香肠!他们俩的祖籍都是德国。最后他两手各举一瓶石榴红的酒,大叫一声:百根滴!

我们在林中草地上坐下。

卜瑞邦举起酒杯说:为了生存!

有尊严地生存。Paul说。

对!我说。

三人一仰而尽。

卜瑞邦为我斟酒。我说:够了。

象征吧,象征继续生存下去,这个很重要。

我笑说:继续喝下去,我就倒下去了。

我们三人在疏林微风中,大吃大喝了一顿,又上路了,沿着隆河行驶。经过里昂,一九八七年曾在那儿审判纳粹,大战中纳粹在里昂杀害了许多犹太人,甚至学校的小学生也不能幸免。沿着隆河继续行驶。到了水上,我就回乡了,虽不是长江,虽不是黄河,江河都是天长地久地流下去,叫人想到远方,想到生命的源流。更何况沿河杨柳依依。

车内流荡着舒曼的《童年小景》。

霍洛维兹(Vladimir Horowitz)的演奏。卜瑞邦说。

我说:他流放六十年以后,一九八六年回到苏联,有两场演奏,非常动人。他弹的《童年小景》,满心的乡情都从他手指尖流出来了。我听得感动得流泪。

我见过霍洛维兹。Paul说。

你怎么见到他?在美国吗?卜瑞邦问。

不,不,在地中海上的艾泽村,古老的法国村子,在蒙特卡洛和尼斯之间。说来话长。你要听吗?

Paul,我就爱听你讲故事。卜瑞邦说。

你可别打断我。Paul笑着对我说:你听过了。

岂止听过了,听过许多遍了。

Paul大笑说:可怜的华苓!好,一九三二年,我第一次去英国,在康纳德的船上碰到巴洛。他是作曲家,交响乐团指挥,热心赞助音乐。他一生献身音乐,写歌剧、交响乐和室内乐。巴洛是位活跃的开明分子,很有钱。他在纽约和鳕鱼角(CapeCod)、在法国的艾泽村和巴黎的家,都是艺术家和音乐家聚会的中心。

巴洛的妻子尔妮丝塔(Emesta)是个大美人,出身费城世家,才貌双全,充满活力,脑筋灵活,是有名的室内设计家,为时装Vogue杂志和《大西洋月刊》写稿。据说她第一任丈夫是位美国外交官。他们在巴黎结婚,立刻坐夜车去地中海。尔妮丝塔一头黑发,过了一夜,全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