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和制约
我们通常都生活在头脑里面。头脑是我们的知识仓库,我们需要这个部分去分析、计算、比较,这个部分使我们变得逻辑化、理性、有效率和聪明。它是大脑的一部分,是思想的居所。
头脑对我们很重要,事实上,它已经重要到我们所有的教育全面性地集中发展在它上面。它是如此地重要,以至于我们义无反顾地相信我们就是思想,不是吗?
头脑也满载着我们在不经意间得到的零碎数据,包括从孩提时代便开始积聚的关于对错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和不该如何。
这些我们无意间从他人身上得来的概念、信念、价值观和偏见,并非来自我们自己本身的经验,在本书中我称之为“制约”(conditioning)。
这个制约,被我们的无意识头脑操控,它在每一个我们不易察觉的层面上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也影响着我们对生命的态度——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以及我们对人物和情境的感受与反应。
我们通常不会付出太多的关注——我们只是让头脑掌控,认为每一个我们所流露出的机械式判断、反应和情绪就是我们本身,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我们绝少会停下来问问自己,它们到底是不是我们的本质。
头脑也是“自我”的居所,自我其实就是我们把所有关于我们是谁的信息收集结合形成的观念。这观念构成了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想法,我们期望别人怎样看待我们以及我们以什么形象呈现。
我们是如此地认同我们的头脑,差不多把它视为我们的生命一样,因此了解头脑怎样运作对我们将很有帮助。
头脑是一个优秀的工具,它精于分析,把数据一小块一小块地分割得支离破碎,再一块块地互相比较和对照。好与坏、较高与较低、较明与较暗、昼与夜……这就是头脑的天赋,它拥有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它擅于与客观世界周旋。
然而,生活中许多主观经验在“整体”质量之上,就如听音乐、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做爱、身处大自然、享受一顿大餐。感恩这些美好和不可思议的片刻,我们需要以一种接受的态度,凭借我们的感官去面对整体经验。假如我们以头脑去体验这些美好事物,头脑只会把它们分解成碎片,我们将会错过整个美好时刻。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用餐的时候去计算放置在你面前美食的卡路里,去分析其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比例,甚至与之前一顿饭做比较,你怎能享受这一顿美味大餐呢?你吃着食物,但是你不“在”你的舌头和鼻子上,你“在”你的思潮里面,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经验。以头脑经历一席盛宴,就好像使用声谱分析仪去聆听音乐。
头脑总是阻碍我们的感官体验。你可能跟一位朋友在某个乡村行走,却谈论着另一个地方、另一种情境、另一些人。你看着大自然,但是你不“在”你的眼睛、耳朵和鼻子里,你“在”你的思想与谈论里面,所以你无法以感官去体验你身边的自然景物,因为你在思想里面,于是你错过了神奇的片刻。就算是我们独处的时候,我们也在思想,我们被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所抓住。我们极少投入单纯的感官经验里面,而一旦经验过它,我们将会知道那个差别。
头脑无法平静地放松在喜悦的片刻里面。它无法安静下来,它会以言语把你抽离当下的体验。甚至当我们评论一些美好的事物时,也意味着我们把它与曾经有过的经验作比较。因此,尽管头脑有助于理解客观事物,它却不是体验主观事物的最好工具,更确切地说,头脑明显地不足以引领我们活出“完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