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一朝登基为帝后

一代君王来到他生命的尽头, 看上去似乎是一个普通的老人。

“汗阿玛……”四爷和八爷同时泣道。

康熙让李德全扶他坐起,神色似乎好了些。

他们心里都明白,这是回光返照。

年迈皇帝看向八爷道:“老八,你不错。望你秉持公心, 为我大清。”

“是, 儿臣遵旨。”

“老四, 为君者勤锄一生了无休息之日, 朕知道你崇尚无为、清静自持, 往后却需‘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你可明白?”

“汗阿玛……”

一旁的八爷俯首, 低低啜泣。

康熙看着四爷。

四爷俯首磕头:“儿臣, 明白。”

紧接着, 几位爷和史官大臣纷纷入内,当着诸位阿哥和高官大臣的面, 康熙在准备好的遗诏下,填下了“胤禛”的名字。

另外一份诏书存档, 以及史官在《清史稿》的记载, 这件事才算完成。

周伊在外跪着见了,心里才松了些。

雍正继位最大的污蔑便是他夺了弟弟十四爷的皇位,理由便是康熙如此圣明的君主,对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是不会没有做出妥善安排的。

但他死后却不见他的亲笔诏书,而只是“口授末命”,确实让人难以置信,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人不得不对雍正的即位有所猜疑。究竟是合理的承袭皇位,还是通过其他手段夺得皇位。

这件事直到五百年后, 还经常成为一个历史命题。

但凡脑子清楚的人,要知道清朝继位诏书是有三种文字而成,说把“十”改成“于”,那能说说满文、蒙古文又要如何改?

不过是九子夺嫡太过惨烈,失败者在后面用残余势力,泼脏水罢了。

雍正如此认真的人,还亲自撰写文章,来阐述他的继位是正统,可见心里确实非常在意。

如今这样好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诏书好歹是皇帝临死前亲笔所书,想来这一世不会再有这样的脏水泼在四爷身上。

过了两刻钟,李德全哀戚:“皇上……薨了。皇上……薨了!”

举国哀悼。

隆冬时节,京城的色彩从红色变成了一片雪白。

皇帝诏曰:“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癌寐不递,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

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皇帝之子礼亲王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镇,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见作话注。)

**********

隆冬里的葬礼特别熬人,天气冷,禁不起不吃不喝、没日没夜的哀戚。

周伊便让人备好姜汤、热薄饼,无论是谁哭完孝下来能顶一下。

葬礼过了之后,夫妻俩一合计也不忙着登基大典。

倒是直接搬进了养心殿,住在这殿里的第一晚,周伊被四爷翻来覆去吵得谁不着。

“万岁……”

胤禛捂住了她:“皇后还同往常一样唤朕。”

你都说“朕”了,还要往常?

周伊愣了,然后道:“郎君。怎么还不睡?”

“事太多了,一下都在脑子里,静不下心。”胤禛想了想,翻起来,“算了,伊伊你睡吧,我再去忙会。”

周伊登时把长腿伸过去,压住了他:“不行,你都几日几夜没合眼了,好不容易今天早些躺了上来,还想下去?”

胤禛看着皇后,笑笑不说话。

“怎么是要忙着选秀,还是要翻谁的牌子?”

“伊伊故意说这话是想气谁呢?”胤禛便真的躺了回去,把她的大长腿放下,“也不怕着凉。朕压根就没想过这件事。

眼下国库空虚,边境那边几个蒙古地方若是听闻先皇驾崩,想来会有起心思的,西藏那边□□说也很是不太平,东南沿海海盗袭击也时有传闻……”

周伊听他说话,眼皮又要耷拉上了,她就是想转移下他的注意力,没想到他自己又盘算上了:“皇上,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你可只有两双手。再说,几位爷的职位都还没派,闲着也是闲着,让他们多去跑跑便是。”

“皇后说得是,朕也是这么想。只是……”

周伊明白他的顾虑,几位爷人心都还没收服下来,直接派出去做事怕是彼此都不能放心。

由此,历史上记载八爷是修的皇陵,八爷想着当今新皇想来勤俭,便往省上想法子。

谁知雍正一看:“你这是在下朕的面子?”于是一顿削。

往后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

周伊咕哝道:“孩子们闲着也是闲着,让他们跟着几位叔伯好生学习,不求长进,也算是尽个心意。”她早就想把八个团子扔出去为国尽力了,能教的她这个额涅都教了,剩下的就是看他们自己表现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