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端倪
虽说朝廷是放了年假,但宋墨在金吾卫当差,还是一样得去当值,所以第二天用了早膳,宋墨就去了衙门。
窦德昌和窦俊启连袂而来。
两人没去见窦昭,而是直奔樨香院。
宋宜春小年夜被窦昭气得到现在还心角抽疼,病歪歪地倚在临窗大炕的迎枕上,正为英国公府今年的收成伤脑筋——相比去年,今年的收益少了三分之一,可他左看右看,就是没有看出哪里有不对劲的。
蒋夫人在的时候,他虽然不管庶务,可每年府里的收益却是知道的。受天气影响,每年的收益虽不一样,可也不会一下子相差这么远,而且是年年下滑,比蒋夫人当家的那会儿少了快一半。
就是傻瓜也知道这其中有蹊跷。
偏偏他找不出缘由。
那些庄头掌柜又个个理由充分。
他喊了陶器重过来商量。
陶器重是读书人,不事稼穑,出谋划策在行,这庶务还不如宋宜春。
他拿着账册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个所以然来,只好给宋宜春出主意:“要不,找个谷粮师爷帮着看看?”
宋宜春叹气。
反正已经如此了,就算是此时把师爷请了来,他也没办法把已经回了田庄和铺子的庄头、大掌柜叫来,明年就明年吧!只要能查出原因就行啊。
陶器重想了想,推荐了几个做谷粮师爷的同乡。
宋宜春不免有些悻悻然,听说窦家的舅爷带了个侄儿求见,他一愣,想到那天窦昭说的话,心里隐隐生出几分不妙之感来,踌躇了好一会才道;“知道窦家舅爷来干什么吗?”
“不知道!”小厮摇头,想到那赏钱,忍不住道,“窦家舅爷和窦家侄儿都不过二十出头,文质彬彬的,一看就是读书人。”
窦家的人,当然是文质彬彬的了。
儿媳妇刚娶进门的时候,不也是看上去贤良淑德的吗?谁知道却是一个那样的泼辣货!
宋宜春在心里腹诽着,犹豫半晌,吩咐小厮请窦家舅爷和侄儿到花厅里奉茶,自己换了件衣裳,拉着陶器重一起去了花厅。
陶器重很想提醒宋宜春一句:您是长辈,窦家人如果来意不善,又何必屈尊去花厅见窦家的人?大可把人叫到书房来,还可以在气势上压过窦家的人一筹。可他见宋宜春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知道宋宜春从小就长在富贵圈里,来来去去打过交道的人少有高气说话的,遇到了世子夫人,就像秀才遇到了兵,有理也说不清,被世子夫人闹怕了,但凡听说与世子夫人有关的,气势先就弱了三分,这样的话反而说不出口来,只好默默地跟着宋宜春去了花厅。
窦家男丁多,宋宜春又是长辈,哪里认得全!窦启俊乃少年举人,这几年又四处游历,性子沉稳了不少,不像窦德昌,终日关在家里读书,又是一副典型的窦家人相貌,看上去细皮嫩肉的,不过十五、六岁的面相。宋宜春见着两个窦家人一个沉稳,一个稚嫩,直接就把窦启俊认做了窦家的舅爷,把窦德昌当成了侄儿,进了花厅就朝窦启俊笑道:“这大过年的,窦家舅爷有什么要紧的事找我?”
窦启俊今天穿了件竹节纹的宝蓝色团花杭绸锦袍,拿了把大红漆金的川扇,肤色虽不如窦德昌那样的白皙,却也剑眉星目,一副名门贵公子的潇洒派头。
他闻言刷地一声甩开了扇子,冷笑道:“果真是有眼无珠的,竟然把晚辈当成长辈,把长辈不放在眼里!怕是没有祖上余荫,就是到我们家积芬阁里当个跑腿的小厮只怕也不行!”
劈头盖脸的一番话,锋利得像刀似的,直直地劈在宋宜春的头上,要不是跟在后面的陶器重眼疾手快地扶住了他,他差点就一个趔趄栽倒在了门口。
窦德昌见状,步履悠闲地上前给宋宜春行了个礼,笑眯眯地道:“亲家老爷,我才是贵府世子夫人的兄弟,那个是我侄儿。因是少年举子,心高气傲的,说话难免会有些轻狂,您是宰相肚里好撑船,就原谅他则个吧!”
他轻描淡写地就把这件事给揭了过去,说起了来意。
“这大过年的,老祖宗还在京都五伯父家里,我们家四姑奶奶的贴身嬷嬷却哭求到槐树胡同,说什么宋家要休妻!我们老祖宗一听,气得当场就昏了过去,醒过来就拍着炕沿把五伯父和五伯母大骂了一通,问是谁说的这门亲事?我们窦家五代无犯事之男、再嫁之女,更从来没有被夫家休弃的姑奶奶。”
窦德昌很是委屈地道:“我们窦家的人多在真定,在京都的几房,都是长辈,年事已高,都是做祖父的人了,晚辈又像我这样,年纪太小,还在国子监读书,正好我这侄儿来京都赶考,就被老祖宗叫来陪我到贵府来走一趟,想问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若是宋家实在是瞧不上我们窦家,我们窦家也没有上赶着巴着不放的道理,这就清点了四姑奶奶的嫁妆,把四姑奶奶接回去,老祖宗膝下又多了个承欢之人,老祖宗也可以安安心心地过个年了!”话说到最后,他语气犀利,神色冷峻,看上去倒有了几分肃穆凛然,“我五伯父还跪在老祖宗跟前,要等着我回了话老祖宗才肯发落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