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风歌(四十四)魅力四射
画外音:
刘邦本是一个基层的官吏,但是在众多起义军将领中,他能够脱颖而出,的确引发了后人无限的思考。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刘邦和他的起义军将领比起来,他都不具备优势,但是上天偏偏垂青于他。那么为什么历史会选择这个人呢?在刘邦的身上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为什么在他起事之初就有人愿意追随刘邦呢?
王立群:
我先讲两个小故事,一个小故事是刘邦的手下的一个将领,叫王陵,这个人我们过去讲过,刘邦临死的时候曾经钦定王陵做第三任丞相的接班人,就是这个王陵,王陵这个人他跟刘邦是同乡,都是沛县人,但是王陵的身份跟刘邦大不一样,史书记载王陵的身份是县豪,豪杰的豪,什么叫县豪呢?就是这个县里的豪强,既有钱又有势力,这叫县豪。刘邦当时对王陵是个什么态度呢?史书也有记载,叫兄事陵,什么叫兄事陵?对待王陵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所以王陵跟刘邦显然要更猛一点。当然后来刘邦一起义,一当沛公,王陵怎么办呢?王陵也拉起一千人来,但是他不跟刘邦,没有跟刘邦在一伙儿。他两个原来都是沛县的老乡,但是刘邦做了沛公的时候,几乎全县的人都跟着刘邦干了,只有王陵独树一帜,拉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住在南阳,不跟刘邦,独立大队,一直到什么时候王陵才加入刘邦集团呢?楚汉战争,楚汉战争开始以后王陵才决定并到刘邦集团来。这王陵一并到刘邦集团来,把项羽给惹恼了,所以项羽就把王陵的母亲抓起来,抓了他的母亲做人质,逼着王陵投降。结果王陵的母亲为了让王陵一心一意地跟着刘邦,王陵的母亲就自杀了,临死之前还交待使者传话给王陵,一定要一心一意地跟随刘邦,从此以后王陵就铁了心地跟着刘邦。
这个事是个很奇怪的事,这个事至少说明了一点,王陵的母亲非常看重刘邦,看重刘邦什么呢?史书也有交待,叫长者,看重他的长者身份,愿意叫她的儿子跟着刘邦,这个小故事。那么刘邦如果没有个人魅力,王陵的母亲何必自杀来激励自己的儿子跟着刘邦干呢?这就很奇怪了,这是一点。第二个故事,我们过去多次讲过,我在这儿只提一下,不详细讲了,叫纪信救主,这故事大家知道吧?楚汉战争中间,纪信在刘邦打了败仗以后装扮成汉王,然后他出来吸引楚军的注意力,让刘邦溜了,逃了,纪信救主,纪信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出自己的主人刘邦,为什么呢?史书没有交待。前一个小故事交待了,因为王陵的母亲看重刘邦是个长者,后一个故事没有交待,但至少说明一点,纪信甘愿为刘邦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两个小故事只说明一点,就是刘邦这个人一定有他的独到之处,换句话说,刘邦一定是个有魅力的人。
画外音:
无论王陵的母亲还是纪信,他们都用生命去维护刘邦,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能用生命为代价来保护一个人,可以说这个人一定有他特有的魅力,那么在刘邦的身上他到底有什么个人魅力?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愿意追随他呢?
王立群:
我觉得刘邦的个人魅力大体上有这么几点,第一叫敢于担当,敢于担当这是一个在那个大的历史变革期间,群众领袖最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或者说是一个最重要的素质。刘邦的这个敢于担当的事情非常多,比如说第一个事件丰西泽纵徒,这个我们讲过,押送一批刑徒到骊山,刚一出发人就跑了一大半,刘邦一想到时候人都跑光了,干脆在丰西泽全放了。这是一件很不得了的事啊,丰西泽纵徒之前刘邦是秦帝国的基层吏泗水亭长,丰西泽纵徒以后刘邦成了秦帝国的逃犯,前面他是一个基层的吏,他不算官,他起码是个吏,他是秦政府的一个官员,后面就完了,他成逃犯了,他敢这样做就说明这个人有一种什么精神啊?就是刘邦身上有一股豁出去的精神,到关键时刻人家牙一咬豁出去了,这个精神在刘邦身上很突出,这是一点。第二点,敢当沛公,这个我们多次讲过,谁都不敢当他敢当,这也是豁出去了。第三点,敢当关中王,在他只有十万兵力,项羽有四十万兵力的时候,他敢封堵函谷关,要当那个关中王,这也是豁出去了。第四点,敢当皇帝,大家说当皇帝还不是个好事吗?还要敢当?要是我生在那个时代我也敢当,当皇帝谁还不敢当吗?当时很多人不敢当皇帝,这里边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秦,这个强秦二世亡国,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秦始皇、秦二世,到子婴叫秦王,已经不叫皇帝了,所以当时在秦灭亡以后,当时很多人有一个看法,叫什么看法呢?认为皇帝制度不好,皇帝制度如果好的话,怎么传两代就完了呢?你看人家周朝,西周那个封建制一下传了几百年,而皇帝制度两代就完了,所以当时人们在总结秦朝的历史经验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郡县制为代表的皇帝制度,是个不成功的政治制度。所以项羽在灭秦以后他不当皇帝,他要做西楚霸王,封了18个诸侯王,自己自封为西楚霸王,不当皇帝。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皇帝制度是个好的制度,但刘邦敢当,所以我们说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刘邦这个敢当皇帝也很不简单,这在当时是需要智慧,也是需要勇气的,没有足够的智慧跟勇气不敢当。在刘邦的个人魅力中间第二点,就是他能够共享成果,就是他把反秦、灭楚的这个胜利成果和他手下的人共享了,这个共享成果呢我想举一组数字,因为我们讲过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不详细讲了,我举一组数字来说明它,这个数字出自什么呢?出自《史记》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在《史记》中间有一个表,《史记》有十个表,这十表中间有一个表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就是汉高祖刘邦这个时代封侯的人,这些人总数是多少人呢?143,这个表我们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这个表并不完备,也就是说当时还有一些人封侯没有列到表里面去,实际封的人比这个表上的人一定还要多,封了143个,高祖十二年就是刘邦死了,高祖十二年四月刘邦就死了,到刘邦去世以前一共封了143个列侯,就是这些人都封侯了,都有自己的封邑,有自己的食邑,他们可以说是跟刘邦共享了一块儿灭秦、灭楚的成果,这些人都是功臣啊,这就兑现了刘邦当年的诺言,只要能跟着他一块儿打天下有功的人都能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