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君诏: 从留学美国到土法炼钢
受访人:傅君诏教授
访谈人:熊卫民、王作跃
整理人:熊卫民
访谈时间:2013年7月1日
访谈地点:北京科技大学傅教授家
傅君诏教授(2013年7月1日熊卫民摄于傅教授家)
中国的现代科学是从西方传来的,1950年前后归国的那代学人对此有极大贡献。他们是怎么求学、如何归国并得到任用的?共产党及其外围组织在动员海外学者回国的问题上起了哪些作用?2013年7月1日,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拜访了傅君诏先生。当时傅先生已92岁高龄,但依然记忆清晰、声若洪钟。在他无保留地回答我们的问题时,我们还意外地发现,关于科学家在影响巨大的“大炼钢铁”运动中的作用,傅先生还亲历、亲见过一些惊人的历史场景。
傅君诏,冶金学家。1921年生于云南曲靖,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赴美国留学,专业金属学,1950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归国,先后在华北大学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1953年到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前身)工作,历任教务长、科研部主任等职,直至1992年离休。
党组织决定我赴美留学
熊卫民(以下简称熊):傅先生,我们正在研究1950年前后到美国留学的华人科学家。这批人有的回到了中国,有的留在了美国,然后各有各的人生际遇,并取得了大小不一的成就。听说您是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留美科协”)的骨干之一,我们很想听您谈谈留美科协,尤其是归国前后您亲历的一些事情。
傅君诏(以下简称傅):好的。那就从我的经历谈起吧。我于1921年生于云南曲靖,从小就喜欢学习,成绩一向都好。上完初中后,求学出现困难。那时候曲靖落后,没有更高级的学校,想继续读高中,必须去昆明,而我家供应不起。后来,得到一个消息,昆明新开了一家光学仪器厂,正在招考艺工,我就去参加考试,并被录取了。这个厂子是国民政府兵工署的下属企业,完全是由德国援建的。生产什么呢?光学仪器,且主要是军用光学仪器,比如说简单的军用望远镜、大炮瞄准仪等。厂里面的设备、原料等全都来自德国。厂长叫周自新,是留德归来的。有一位奥地利工程师,名字我忘了。还有一位中国工程师,叫龚祖同。这个人后来和王大珩一起工作,对中国的光学玻璃制造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进厂之后,我们这些艺工分为两组:军工组和光学组。我在光学组。这个组的主要工作是磨透镜。当时,生产机器没到,厂房还没建立起来,我们做了很多苦工。详情我就不谈了。总之,那个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能继续念书的人,并在业余时间读了一些思想左倾的书籍,譬如高尔基的《母亲》、《我的大学》等。我想走高尔基的路,因为高尔基没上过什么正规的学校,靠自学成了文豪。
因为喜欢念书,我还跟西南联合大学的一些学生认识了,并参加了一个叫作社会科学研究会(简称“社研”)的组织。这是个秘密组织,其前身是从北方来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因为民先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很红,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到昆明后它改名为社研。看我喜欢读书,我在昆明的娘娘(我母亲的妹妹)决定给我提供资助。我就脱离光学仪器厂,考入了云南省立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昆工)。它位于昆明,类似于现在的中专。进校不久,1939年9月18日,我在社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是两个西南联大的学生:王江清和李柏提。王江清是假名,此人的真名大概是王志强。他是西南联大历史系的学生,住在校外。跟他接上头后,我有时就住在他那儿。皖南事变前,党组织还是有不少活动的,皖南事变后就转为单线联系了。
从昆工毕业之后,我准备报考西南联大。就在这时,云南开始招考留美预备生。云南省政府委托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吴有训教授组织一班西南联大教授出考题,欲招收一批云南籍的高中毕业生。为了给报考西南联大做准备,我参加了这个考试。不久之后,我又参加了西南联大的招生考试。结果,西南联大先发榜。西南联大是很难考的,全国五个考区,一共才取五六百人。看榜时我不敢从头开始,而是从后向前看,结果过了好久都不见我的名字,正当越来越失望时,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前头,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奇怪的是,我的名字上打了一个星标。我就去问是什么意思。学校解释说,他们见我国文考得很好,建议转入文法学院。